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1-07-05 瀏覽次數:310
正是由于目前的辦學狀態,導致很多大學急功近利地抓初次就業率,本來以能力為導向開展教育的大學,也變為以職業和就業為導向,大學整體出現變為職業培訓所的傾向。而跟蹤大學畢業生中長期的就業情況,將對大學整體辦學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時改變目前的就業情況統計方式。
一則大學不能把畢業生離校作為就業工作的最后節點,而應該持續關注大學畢業生的長期就業;二則大學不能把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作為評價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三則大學不適宜由自身來統計就業率,而須由社會第三方機構統計。
就業藍皮書今年新增了“大學畢業生中期職業發展報告”,系基于對2007屆大學畢業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兩次跟蹤調查而得。熊丙奇認為,這不僅對了解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后的職業轉換、就業的穩定性、晉升、能力要求、培訓、自主創業的變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提醒教育部門和大學,要改變傳統的大學生就業統計辦法,不能再用初次就業率,也不能只用半年后就業率來評價一所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而應該持續跟蹤畢業生畢業3~5年,甚至10年的就業。
客觀而言,教育部門和勞動人事部門,已認識到統計初次就業率的弊端,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已有所調整,既統計截至每年6月30日的初次就業率,也統計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但熊丙奇指出,總體來看,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還是比較重視初次就業率。究其原因,在教育部門和高校看來,初次就業率學校容易統計,學生離校之后有不少就與學校失去聯系;另外,初次就業率的高低,似乎與學校的就業工作好壞有關,而學生離校之后找工作,就與學校關系不大了。而據麥可思的調查,42%的2007屆大學畢業生3年內轉換了職業,其中本科這一比例為33%,高職高專為50%;46%的2007屆大學畢業生3年內轉換了行業,其中本科這一比例為39%,高職高專為53%。這表明,以畢業初期的就業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就業質量,是不可取的,以此作為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依據,更可能產生誤導。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