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1-05-30 瀏覽次數:310
目前,整個社會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尚不健全,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也有很多種,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須謹防個人信息泄露。否則,輕則受到會垃圾短信和垃圾郵件的騷擾,嚴重的可能像小余一樣遭遇詐騙。
一旦個人信息被泄露了,受害者在尋求權利救濟和責任追究時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因此,為避免出現因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煩惱,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對提交個人信息可能帶來的風險要做好自我評估,“填寫身份證號、個人電話等個人信息時,一定要想清楚相對方或信息平臺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
大學生在求職時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不要為了獲取工作機會大量盲目地投遞簡歷。此外,在填寫簡歷時,提供用人單位能及時聯系到自己的聯系方式即可,盡量不要填寫家庭住址和家庭電話等個人信息。此外,可以嘗試在投遞的簡歷上注明“本簡歷上的內容屬于個人信息,僅供求職使用”的字樣,提醒用人單位慎重處理。
“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有必要對學生開展就業法律、政策等方面知識的培訓,提前、充分告知學生謹慎處置個人信息的必要性,并進行相關能力和技巧的訓練。比如,清華大學從2004年開始,就在職業規劃課堂上加入了就業法律制度的內容,每年還逐一進行院系宣講,為畢業生介紹就業政策和求職注意事項,同時常年為同學提供相關的職業咨詢和就業政策解讀服務。此外,作為學生的教育培養單位,高校也應當保護好學生的個人信息,不隨意向他人提供,避免學生的個人信息泄露。
盡管已經找到了工作,但華中科技大學船海學院應屆畢業生袁杰的電子郵箱每周都會收到某求職網站發來的類似郵件。
此外,袁杰還經常收到系統群發短信,提醒他將有招聘會召開。但這些短信所提供的信息大多對他的求職沒有幫助。
袁杰在求職期間,他把自己的電子郵箱和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公布在網上。時間長了,每當看到這些用處不大的郵件和短信時,他心里難免會煩。
像袁杰一樣因個人信息泄露而受到垃圾郵件或垃圾短信困擾的大學生并不少見。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因為社會閱歷不足等原因,忽視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進而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后帶來的種種煩惱。
“有幾次,我在一些校外招聘會結束后的現場看到滿地的求職者簡歷時,心里總會為那些簡歷的主人捏一把汗。這可是求職者個人信息泄露的一大隱患啊?!鼻迦A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丹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有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簡歷的處理較為隨意,這可能會導致求職者個人信息被泄露。
即便是電子版的簡歷,也同樣有被泄露的風險。
記者注意到,許多招聘、求職網站都需要求職者填寫較詳細的個人信息,個人手機號和電子郵箱等信息都是必填條目,求職者如果不填寫完整就無法進入下一步驟。一些網站也將公布“不完整、虛假或不準確的簡歷資料”列入用戶協議中的“禁止條款”。
在58同城網上,用戶只要注冊一個賬號成為會員后,就可以每天查看10份他人的簡歷,其中包括手機號、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
“電子版的簡歷因為其可復制性、易傳遞性等特點,一旦不留意保護,其泄露概率更大。”王丹提醒說。
王丹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因個人信息泄露而遭遇詐騙的案例。
正在上自習的大四學生小余接到一連串的騷擾電話后,幾近抓狂。對方打過來卻不說話,反反復復幾次,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學習,小余關掉了手機。
沒過多久,小余的父母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在電話中稱小余因突然病倒住進了醫院,急需8000元做手術,小余的父母必須一個小時內把錢打到指定的銀行賬戶上,否則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小余將會有生命危險。
小余的父母打電話向小余核實,卻發現小余的手機持續關機。好在小余家離學校較近,不放心的小余父母便親自到學校核實。在詢問了小余所在學院的老師、輔導員和小余的室友后,仍不知消息是否可靠。正當小余的父母不知所措時,正碰上上完自習回來的小余。
原來小余在一些招聘網站上登記了家庭住址和家庭聯系方式等資料,行騙者正是從網站上獲得了小余的詳細資料。idxdy0003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