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1-04-29 瀏覽次數:219
2004年8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建立定期官方發布新興職業的制度,至今共發布12批、122個新職業信息,其中110個新興職業配有“國家職業標準”,最新一次的發布時間為2009年11月發布的“第十二批新職業”。
“公共營養師”、“糖果工藝師”、“創業咨詢師”,這些所謂“新興職業”不是什么新鮮事,多年前,它的出現曾打破人們對職業分類的思維藩籬。但,當“新職業”進入市場多年,人力資源業內卻用“尷尬”二字來形容它們的市場表現。
新職業,到底是玩了一個概念,還是真能許你一個前途?
2008年起,“新職業”發布速度放緩,表面看是金融危機因素,更深層的原因是“新職業”暴露出后續的職業發展問題
“新興職業”發布基于職業的更迭變化,它立體地展示職業名稱和內涵,完善我國國家職業分類和標準體系。另外,新職業的發布還能帶動職業教育培訓,對促進就業與再就業都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8年開始,新興職業發布速度明顯放緩,這與當時全球經濟危機造成就業低迷有關。不過,求職網站的數據同時顯示,多數新職業其實面臨就業機會不多、薪水也不高的問題。另外,由于針對新職業的培訓落后于企業的實際需求,技能人才的缺口長期存在。
可以看出,2008年后,“新職業”發布從最初的“熱火朝天”趨向冷靜態勢。在發布腳步放緩的同時,“新職業”后續的職業發展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122個新興職業目前呈現4種狀況:“老瓶裝新酒”與原有職位重疊、太超前以至市場需求少、需求量大但技術含量低、以及技能要求高、人才少的“有市無才型”
第一類“老瓶裝新酒型”,指那些原來就有的職業,只是現在有了新名。比如人保部2004年第三季度發布的“鎖具修理工”、2005年第一季度發布的“玩具設計師”,另外還有“游泳救生員”、“駕駛教練員”等,這些新職位在企業中早有類似崗位,只是名稱各有不同,新職業發布統一了崗位名稱。
但問題是,此后很多企業交付求職網站的崗位名稱還是“老名字”,求職者搜索崗位時如果按照“新職業”名稱,很可能找不到空缺崗位。以2006年第三季度發布的“品牌管理師”為例,它其實相當于企業中的“品牌經理”,在求職網站上搜索“品牌管理師”職位,只有3個;但搜索“品牌管理”,有9000多個空缺。
第二類新職業是太過超前,以至于市場需求少。它包括一度很時尚的“公共營養師”、“糖果工藝師”、“創業咨詢師”等。這些新職業至今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實際技能適用范圍很少。諸如“企業文化師”、“客戶服務管理師”等在企業中沒有相應職位,參加過所謂職業培訓的求職者事后發現,很難找到工作。
第三類新職業是需求量大、但其實技術含量低、收入低。根據求職網站統計,在122個新職業中需求量最大的是2004年第三季度發布的“呼叫服務員”,即電話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員。此外還有“房地產經紀人”。這類新職業面臨相同尷尬:薪酬低,人員缺口一直很大。這與崗位的技術含量低下有關。以客服為例,一般只需數周崗前培訓,月薪在2000元以下。如此崗位顯然不受年輕人青睞,離職率一直保持40%以上。
第四類崗位則是技能要求高、人才難覓的“有市場無人才型”新職業。在122個新職業中,“珠寶設計師”、“景觀設計師”、“會展設計師”等就屬于此類。
之所以出現“有市場沒人才”,主要歸因于人才培養滯后。這些職業既需要較密集的專業知識,又需要豐厚的行業經驗。比如珠寶設計師需求緊缺,其全國平均月薪為6000-8000元,獨立珠寶設計師則沒有上限。而一個珠寶人才至少要5年以上的培養和實踐才能“出師”,但目前可選的人才多數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設計能力不能讓人滿意。
六七成“新職業”短期就業前景平庸,大學生選擇“新職業”必須較早啟動實踐,以便摸清市場需求。
目前,從人力資源行業內部來看,60%-70%“新職業”的就業前景表現平庸。在這種情況下,新職業被很多培訓機構所利用,在充滿誘惑的職業描述背后,其實是大告不妙的就業市場,關于這點培訓機構自身也不甚了了。比如2004年第四季度發布的“動畫繪制員”,很多年輕人為未來動畫產業的巨大產值感到興奮,報名動漫產業,但畢業后,他們發現就業機會不多。
大學生是“新職業”的選擇主力,對于這個群體,我們的第一條建議是:選擇“新職業”要謹慎。客觀地說,大部分新職業的前景是美好的,比如動漫繪畫、珠寶設計、營養師,但現在的尷尬是,新職業出臺后配套的培養方式沒跟上,這就導致了“有市場無人才”。
以“人力資源師”為例,幾年前這個職業火了起來,市場上人力資源師培訓課程開出,高校也相繼開設人力資源專業。可是分析他們的培養模式,很多僅是拿來兩三本外國教材翻譯后作為課本;教師本身對人力資源行業缺乏了解;專業課程設置不足,學校在人力資源課程之外填充了管理類課程。
用人單位就發現,此類畢業生專業特點不明確、專業知識深度不夠、且有很強的替代性,即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可以替代之。
對大學生的第二條建議是,如果你鐘情于某新職業,希望有所發展,在入讀相關專業時,必須早些啟動實踐。去市場中實踐是對高校各專業學生的普遍要求,但對“新職業”,這個要求是必須的,因為“新職業”是市場直接催生的。以動漫設計為例,較早啟動實習計劃,才能知曉當下企業采用的軟件類型、推崇的主流元素和概念,這樣的人才學成后就業前景較好。idxdy0003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