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1-03-18 瀏覽次數:328
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并特別強調要“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而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則首次提出了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即采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地擴大就業和創業的規模,特別是要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
實現充分就業是宏觀經濟政策的中心目標之一。在目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中,呈現出農民工“招工難”和大學生“就業難”“兩難”并存的格局。所以,應統籌考慮大學生與農民工就業問題,鼓勵大學生進工廠、下車間,不僅能有效緩解每年出現的“招工難”問題,還能大大減輕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同時還有利于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步伐,可謂是“一箭三雕”的好辦法。
一、農民工“招工難”與大學生“就業難”現象并存
自2004年起,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出現了“用工荒”現象。此后,“用工荒”現象逐漸蔓延,如今連傳統的勞動力輸出地的中西部地區也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比如根據廣東省人保廳估計,2011年春節前后廣東“缺工”總量在100萬左右,相當于用工量的3%至4%。而在中西部地區的重慶、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安徽、河南等地,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難”現象。
勞動力市場出現的農民工“招工難”具有典型的季節性,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節前后出現。這跟我國產業工人的流動性較大有關。目前,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隊伍的“主力軍”。但是,受戶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約,大多數的農民工并沒有在務工城市“落地生根”。
由于就業不穩定,他們的職業流動性也很高。我們測算的結果表明,農民工的職業流動性要遠遠大于城鎮居民,其職業轉換率大約為城鎮居民的5.7倍。其中男性農民工的職業流動率是最高的,平均每個農民工的年流動次數達到1.07次,即平均每年都要轉換一次工作。
從行業類型來看,目前各地出現的“用工荒”主要出現在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等行業中。而且大多數用人單位不僅缺技術工人,普通工人也陷入“招工難”的境地。
“招工難”現象的出現有很多原因,比如由于各種惠農政策的落實減少了農民工走向城鎮的“推力”,而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勞動權益保障的缺失又加大了促使農民工回鄉的“拉力”。此外,產業結構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都對產業工人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另一方面,與農民工“招工難”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卻日益突出。今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總量在660萬以上,預計“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將達近700萬人。而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近些年大學生初次就業率基本上維持在70%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說,大約有30%約200余萬的大學生在畢業時就面臨著失業。
事實上,目前我國大學生失業率比農民工還要高,這已成為就業領域的一道“奇觀”。我們根據2005年人口抽樣資料計算了青年失業率。2005年,全國16-24歲青年勞動力失業率為7.0%,其中城市青年失業率為10.6%,農村青年為4.2%,前者是后者的兩倍以上。即使是在城鎮失業人群內部,大學生的就業優勢似乎也不顯著。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鎮失業人員中,有16.8%的失業者是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勞動者,這個比例幾乎比小學及以下的失業者(占6.7%)高出10個百分點。
這樣,在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中,一方面是農民工“招工難”現象年年出現,另一方面卻是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陷入“就業難”的困局。
二、以農民工為主體的產業工人隊伍是我國產業競爭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以普遍廉價、低技能而且穩定性差的農民工為主體的產業工人隊伍,是制約我國產業競爭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是我國產業競爭力不強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國家統計局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在全部外出農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學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0.4%。也就是說,近90%的農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農民工素質較低,制約了生產技術水平的應用和提高,降低了產品質量,減少了產品的附加值,使我國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水平長時期處于國際產業鏈的末端而難以向上提升。根據商務部統計,目前中國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不到2%。即使是中國制造業企業的500強,2008年平均資產利潤率也只有5.7%。
另一方面,由于農民工流動頻繁,難以形成一支人員基本穩定的產業隊伍。人力資本理論認為,由長期積累所形成的專業性人力資本不但是國民經濟保持長期增長的源泉,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工人收入水平的決定因素。頻繁地換人換崗顯然不利于產業工人人力資本的提升,不利于他們工作經驗的積累,不利于技術熟練程度的提高和創新。其結果,就形成了“產業隊伍不穩 技術水平不高 企業競爭力弱 利潤水平低 工人工資低 產業隊伍不穩”的低水平循環“陷阱”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0年《中國競爭力報告》指出,在人力資源總量上,中國依靠人口眾多的優勢,在G20國家中排名穩居第一,并遠遠領先其他國家。但更能反映一國人力資本水平的人力資本構成指數卻連續五年排在第18位,指數值僅是美國的1/12,日本的1/10,差距非常大。由此可見,缺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成為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重大障礙。
三、鼓勵大學生大量進入產業隊伍的條件已經成熟
經過十多年大學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實現了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與此同時,大學生也在身份上從過去的“天之驕子”轉變為普通勞動者。而大學生在數量上的相對過剩,不但可以在數量上對接農民工出現的“招工難”,也可以在質量上大大提高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的素質。事實上,現在鼓勵大學生進入制造業、彌補和提升制造業用工質量的時機已經成熟。
一是產業結構升級需要高素質工人隊伍。目前正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關鍵時期,盡快提高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是一項必要而又緊迫的任務。在未來的五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我國的產業結構將加快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更強調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為特征的現代產業轉變。而這種轉型能否成功,根本上還是要取決于產業工人隊伍的素質。大學生是當代中國高素質人才隊伍中的主要代表,將大量大學畢業生引入產業工人隊伍,將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產業工人隊伍的素質和結構,提升整個產業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工資趨同化為大學生大規模進入產業工人隊伍準備了條件。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對2003年、2005年和2008年連續三年的跟蹤調查表明,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農民工的月工資近年來由700元左右躍升至約1200元。而全國總工會的最新調查發現,目前新生代農民工的月薪已經超過了1700元,與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預期工資相差無幾,有些工種大學生的工資甚至不如農民工。
工資水平的拉近為大學生進工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大大增添了雇主雇用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勞動力的積極性。而這又為提高企業員工素質和增強市場競爭力,進而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準備了更多的人力資本。不僅如此,大學生的就業穩定性一般要遠高于流動性強的農民工,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生產的波動性和員工的招聘成本,最終形成一支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
三是國家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為鼓勵大學生“進工廠”準備了政策支持和實踐經驗。早在1997年3月24日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暫行規定》中就明確提出:國家應采取措施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邊遠地區、艱苦行業和其他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此后隨著大學擴招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國家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到中小企業去,并相應地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和具體的實踐為鼓勵大學生“進工廠”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四是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強為鼓勵大學生“進工廠”準備了必要的資金支持條件。近些年來,我國的財政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目前全國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8萬億元。
在財政收入增長的同時,就業資金投入也有了較快的增長。在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用于促進就業的資金超過了400億元,重點放在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退伍轉業軍人就業安置工作方面。idxdy0003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