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1-12-24 瀏覽次數:324
2021年12月初,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了《2021年新醫保目錄名單》,在中國上市的4款PARP抑制劑全部納入了醫保,他們是:阿斯利康的奧拉帕利,百濟神州的帕米帕利,再鼎醫藥的尼拉帕利,恒瑞醫藥的氟唑帕利。
4家高手,劍指婦科腫瘤: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適應癥也集中于鉑敏感復發人群:一線維持、復發維持、后線治療。自此,PARP抑制劑作為婦瘤的“診療大后方”,被國家醫保完整覆蓋。歷經多年,PARP抑制劑終于進入國家應用的大兵團時代。
先說結論:藥物獲批不只是一家的事,從業者多年的經歷分享幾句心里話:選擇伴隨診斷,最終“雙贏”還是“雙輸”,取決于幾個核心問題。時間有限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第5部分。
起初,要有PARP抑制劑
回望彼時的春天:2005年,當“鉑類敏感”還是合成致死治療的唯一分型時,兩篇文章在《科學》橫空出世[1 2],證實了BRCA1/2突變與PARP抑制劑的“合成致死”模式。就在同一年,AZ的一顆化合物AZD2281,已開始悄悄地為I期臨床招募BRCA突變的患者。
不知這個名為Olaparib的藥物,當初承載了多少期許;也不知它是否有信心,在未來20年,寫遍人類的臨床共識。
正如所有的少年英雄一樣,當Olaparib初露鋒芒拉滿了全球市場期待之時,第一個滑鐵盧也在2011年如期而至:《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II期臨床結果,在鉑敏感卵巢癌患者中,奧拉帕利未能延長總生存期[3]。這突然的剎車也踩滅了市場上大部分熱情。
荒謬與真理,往往是硬幣的兩面。就在2014年,點石成金的戲份真的上演了:重新分析這批II期研究中BRCA突變患者的藥效,這一發表在《柳葉刀》[4]的回顧性研究表明 – Olaparib讓BRCA突變患者PFS延長了6.9個月,近乎是鉑敏感患者的兩倍!
這一戲劇性的逆轉,使Olaparib重整旗鼓,啟動了III期試驗:維持治療將攜帶BRCA1/2突變的卵巢癌患者PFS延長了13.6個月(5.5個月 vs 19.1個月),死亡風險降低70%[5],守得云開見天明!也就是這個研究,讓奧拉帕利在2014年作為First-in-class,被EMA和FDA批準上市。此后的扶搖直上,我們都清楚了。
起風了,合成致死
風華正茂的PARP抑制劑,以它的高效、高選擇、高延展性,為全世界構造了新的共識。同時,它又借著合成致死的東風,打出一套同源重組修復(HRR)的“組合拳”:
BRCA:FDA在2018~19年分別批準Olaparib用于BRCA突變的乳腺癌、胰腺癌復發患者的維持治療;
HRR:前列腺癌市場的開拓,也將HRR相關的基因(主流已擴展到了17~25個)帶入了主戰場 – FDA在2019年授予了Niraparib突破性療法,治療BRCA陽性的mCRPC患者[10];2020年批準了Olaparib治療HRR陽性的mCRPC患者[9]。
HRD:2019年批準Niraparib后線治療HRD陽性的婦瘤患者;2020年,批準Olaparib聯合貝伐用于一線HRD陽性晚期婦瘤患者的維持治療。
同源重組修復缺失(HRD)是一種基因組不穩定狀態,它的評價完全構筑于算法,一般由基因組的三個“瘢痕”:雜合缺失(LOH)、端粒等位不平衡(TAI)以及長片段移位(LST)計算而得。
合成致死機制不像EGFR/PI3K/AKT,持續亢奮,制造混亂,讓靶向藥追著屁股打;它更像是先秦游俠,安靜隱忍,保持威懾,待明主(PARP抑制劑)一到,便暴起一躍,拔劍封喉。它是藥物敏感型marker,它為用藥而生,給廣大婦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HRD的獲批也坐實了一件事:基于算法的生物標志物(biomarker)診斷在主流市場大放異彩的時代開啟了。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每個靶向適應癥,都要有它專屬的“伴隨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 CDx)方法,與藥物共同開發、共同獲批。CDx的檢測結果與藥效數據具備嚴格的相關性,還是用Olaparib舉例:它的伴隨診斷試劑,BRACAnalysis CDx,就是嵌套在SOLO1研究的體系中,共用藥效數據,對入組患者進行BRCA檢測,確保診斷證據的有效性[11]。所謂你我同體,榮損共赴,即是“伴隨”二字的本質。
批準過程如此嚴格,那規范使用就自不用說了:但凡臨床上準備用Olaparib治療BRCA突變的卵巢癌患者,就要使用BRACAnalysis CDx檢測BRCA突變狀態。你說不想用伴隨診斷,用別的檢測方法行不行?可能A更便宜,B更快,C 采用了新技術。只能說,它們沒有獲批伴隨診斷,對于對藥效的指導未經驗證,也不合規。患者心里有桿秤,孰輕孰重,掂量的清。
回顧NMPA獲批的靶向藥物,每個biomarker相關的適應癥,都有專屬的CDx試劑獲批(或批準中)。對于PARP抑制劑,目前全球范圍內獲批的CDx產品集中于“三駕馬車”,分別是:美國的Foundation Medicine,美國的Myriad Genetic Laboratories和中國的艾德生物。
信息來源于FDA官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網
去中心化精準檢測,中國走在了世界前沿
相比于兩匹“大洋馬”,來自中國本土的這匹“黑馬”,其實早已深耕腫瘤商業精準醫療多年,培育了自己的一片沃土。
2019年2月,全球首個基于試劑盒形態的BRCA檢測試劑盒獲得NMPA批準上市——艾德生物人類BRCA1/2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NGS)。該試劑盒距離奧拉帕利首次獲得NMPA批準時隔僅半年,至今也是奧拉帕利在中國唯一的伴隨診斷。
除了BRCA獲批試劑盒,艾德的HRD檢測CDx試劑盒的開發在業界也可圈可點。基于自主開發的ADx-GSS核心算法,在AZ與MSD聯合開展的針對HRD性能頭對頭研究中,艾德HRD試劑盒與myChoice CDx(現行標準)一致率優異,全面高于FoundationOne®CDx[12]。更重要的是,由于對核心算法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與現行任何HRD算法均不沖突,大大推進了艾德HRD試劑盒的全球注冊進程,也獲得各家跨國藥企的高度關注。
表:以Myriad myChoice CDx作為對比參照,艾德HRD Panel無論是陽性符合率還是總體符合率均高于FoundationOne®CDx[12]。
如今,我國診療共識飛速成長、監管水平齊頭并進,自建分子檢測平臺已是最受中心型醫院青睞的增長抓手。放眼全國,一座座“分子診斷中心”拔地而起,而脫離了中心實驗室的伴隨診斷試劑盒,定會成為這一波“院內診斷常態化”下的穩定需求。
中國人歷來崇尚君子務實,各行各業都有本土的“龍頭企業”,其特有的“務實+低調”讓它們很少主動展示自身的成就,卻同時在各自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創建于福建廈門的艾德生物,便屬于這樣一類企業:
40年來中國的產業,經歷過多少混亂與噴薄、痛苦與求索。時間告訴我們兩件事:做企業,必須做有益于人民根本利益的事;“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要扎實。
埋頭苦干,不如攜手相伴
做藥不易,懂的都懂。經歷了兩年的狂歡,隨著《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作為代表的方針政策連續出臺,可以預見未來兩年會是怎樣的大浪淘沙。資本游戲的喧囂漸漸退潮,回歸藥能治病的本質才是企業存活、基業長青的硬道理。
在中國的醫療業態下,回顧每一款偉大的藥物,基本上都是“三好學生”:藥效好,合規好,渠道好。
藥效好不用說了,做不到Me-better,連公司可能都懸了。
合規好,是需要對于政策原則、體系規范的持續投入。就CDx開發來說,一個合作者是否靠譜,要仔仔細細看它的多方面素質:質量體系、產品研發能力、報證經驗、與監管部門的溝通效率,更重要的是人員的認知水平。多少舉世矚目的明星藥物,診斷沒選好,拿不到first-in-class;多少有潛力的藥物,做著做著,合作的診斷公司沒了…人人眼里有筆賬,發生過的事情不會被淡忘。選擇CDx合作者,體現了藥企的水平和格局:能選對的,不選便宜的,放棄幻想,實事求是。
做到了前兩步,商業能力便是藥品的核心競爭力。在藥物+診斷同步上市的背景下,醫保要求適應癥用藥,檢測要求進入院內系統,藥品和CDx誰的渠道拉胯都會成為大問題。避免合作一時爽,推廣火葬場。
做藥不易,有人埋頭苦干,有人拼命硬干;有人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與合作者一同做著“馬殺雞”,攜手相伴,共赴新篇。
結尾
23年前,首款靶向藥赫賽汀上市,人們意識到腫瘤的治療可以更精準;后來的格列衛、易瑞沙,讓人類開始相信腫瘤可以治愈。而PARP抑制劑的成長如一夜春風,吹暖了biomarker診療的共識,也吹開了實體腫瘤之間的共通機制。隨著CDx的廣泛應用,大開大合間,原本隱秘的角落已經愈發清晰。Biomarker驅動的合成致死,介入治療也只是剛剛開始,我們期待接下來的傳奇。
參考文獻:
[1] Bryant H E, Schultz N, Thomas H D, et al. Specific killing of BRCA2-deficient tumours with inhibitors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J]. Nature, 2005, 434(7035): 913-917. DOI:10.1038/nature03443
[2] Farmer H, Mccabe N, Lord C J, et al. Targeting the DNA repair defect in BRCA mutant cells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J]. Nature, 2005, 434(7035): 917-921. DOI: 10.1038/nature03445
[3] Ledermann J, Harter P, Gourley C, et al. Olaparib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2, 366(15): 1382-1392. DOI: 10.1056/NEJMoa1105535
[4] Ledermann J, Harter P, Gourley C, et al. Olaparib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serous ovarian cancer: a preplann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comes by BRCA status in a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4, 15(8): 852-861. DOI: 10.1016/S1470-2045(14)70228-1
[5] Pujade-Lauraine E, Ledermann J A, Selle F, et al. Olaparib tablets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and a BRCA1/2 mutation (SOLO2/ENGOT-Ov21):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7, 18(9): 1274-1284. DOI: 10.1016/S1470-2045(17)30469-2
[6] Sisay M, Edessa D. PARP inhibitors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various cancers: focus on niraparib and its first global approval for maintenance therapy of gynecologic cancers[J]. Gynecologic onc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7, 4(1): 18. DOI: 10.1186/s40661-017-0055-8
[7] Moore, Kathleen N et al. “Niraparib monotherapy for late-lin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QUADRA):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vol. 20,5 (2019): 636-648. doi:10.1016/S1470-2045(19)30029-4
[8] Ray-Coquard, Isabelle et al. “Olaparib plus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Maintenance in Ovarian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1,25 (2019): 2416-2428. doi:10.1056/NEJMoa1911361
[9] de Bono, Johann et al. “Olaparib for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2,22 (2020): 2091-2102. doi:10.1056/NEJMoa1911440
[10]https://www.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358301.pdf. Accessed October 2019.
[11]https://www.foundationmedicine.com/press-releases/fba168c0-f535-472c-a87c-315787adff58
[12] Weichert W, Lukashchuk N, Yarunin A, et al216An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molecular assays to identif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positive tumours in ovarian canc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 Cancer 2021;31:A366.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