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1-10-15 瀏覽次數:244
今日,三篇關于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上線,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領域的無限可能。其中兩篇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拓展了現有技術的邊界,有望將所能編輯的基因長度擴展一百倍!而另一篇在《細胞》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則進一步對一項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改良。這些發現的問世,宣告了基因編輯又往前邁了一大步。
而說到這些進展,則離不開一個名字——劉如謙(David Liu)。
先導編輯
時間回溯到2019年10月22日。兩年前,劉如謙教授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帶來了一種叫做“先導編輯” (prime editing)的全新基因編輯技術。論文上線后引來業內的點贊和熱議,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成果。
在這項技術誕生之前,傳統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會使用Cas9蛋白,在目標DNA上切出口子,造成雙鏈DNA斷裂。隨后,DNA會利用同源重組等方法,在修復過程中對基因組進行編輯。
這一方法雖然有效,但很粗暴。打個比方,這就好像一頁書上有錯別字,為了修正書上的錯誤,要把這整頁書給撕下來,再重新粘上一頁那樣。可以想象,這樣的工作談不上優雅,也容易產生潛在的問題。
▲傳統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方法示意圖(圖片來源:J LEVIN W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而先導編輯則不同。它的核心是一種由經改造的Cas9蛋白與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融合而成的特殊蛋白,另一個關鍵是一種特殊的gRNA——pegRNA(pe是先導編輯的縮寫)。它不但能夠結合想要進行編輯的特定DNA區域,還自帶“修改模板”。Cas9-逆轉錄酶融合蛋白會在pegRNA的引導下,精準地切開一條DNA鏈,然后根據模板,合成含有正確序列的DNA。細胞內的DNA修復機制會自動把這段新合成的序列整合進基因組。
▲先導編輯技術的示意圖(圖片來源:Susanna Hamilton, Broad Institute)
在多種人類細胞中,研究人員們證實了這一系統的編輯能力。此外,它的編輯潛力在小鼠神經元里也得到了證實。除了對單個堿基進行修改之外,這一系統還能夠插入或刪除特定的DNA序列。根據論文,研究人員們最多可以插入44個堿基,或是刪除80個堿基。
這對于治療人類遺傳病有著重要意義。據估計,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有望通過這一新型基因編輯技術來修復。
從一百到一萬
先導編輯在問世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卻有一個瓶頸尚未突破——它只能對有限長度的基因進行刪除。如果一段序列超過100個堿基,就會影響這套系統的編輯效率。
今日兩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論文則突破了這一瓶頸。兩支獨立的團隊各自開發了優化的先導編輯系統,可一次性精準切除至多10000個堿基!這大大拓展了先導編輯的應用場景。
第一項研究來自馬薩諸塞大學的薛文教授課題組。與先導編輯中使用的改造Cas9蛋白不同,他們使用了具有完整功能的Cas9蛋白,再將其與逆轉錄酶融合在一起。這樣的融合蛋白一次能切開兩條DNA鏈。
同時,他們也額外加入了一條pegRNA(共兩條),靶向DNA上互補的序列。而逆轉錄酶合成的兩段新DNA則形成互補的黏性末端。當這兩個末端相結合時,就可以將原本位于中間的大段DNA給刪除掉。這一技術至多能刪去將近一萬個堿基。
▲本技術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薛文教授指出,有大約14%的突變類型涉及到大段的插入、復制、或是復雜的DNA重組。這些難以用傳統的CRISPR技術去解決。而這一工具有望為帶有這些突變的患者帶來希望。
盡管這一技術目前無法應用于人類,但研究人員們在小鼠中做了概念驗證實驗。在一種由于大段DNA插入引起的酪氨酸血癥小鼠中,研究人員們應用這套新型先導編輯,成功治療了它們的疾病。在挪走一段長達1300多堿基的致病序列后,小鼠能成功產生原本缺乏的蛋白,恢復健康。相比之下,對照組小鼠則飽受肝臟損傷的困擾。
第二項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的Jay Shendure教授課題組。與第一項研究略有不同,研究人員們還是使用了先導編輯最初使用的特殊Cas9蛋白,即每次能切開一條DNA。但在兩條pegRNA的作用下,它同樣能達成刪除中間序列的效果。
在人類的腎臟細胞中,研究人員們做了一系列刪除測試,范圍從20個堿基到10000個堿基不等。盡管編輯效率還不是非常高,但這些實驗的積極結果驗證了這一技術的可行性。更關鍵的是,編輯的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刪除序列的長短,更多取決于選擇的序列。這也進一步表明進行大段DNA刪除的可行性。
▲本技術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研究人員們指出,我們的基因組里有大段所謂的“垃圾DNA”。它們雖然不編碼蛋白,但在基因調控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款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問世,將讓我們更好地研究這些調控序列的作用。
提高編輯效率
有意思的是,在這兩篇重要論文誕生的當天,最初開發先導編輯的劉如謙教授團隊也在《細胞》雜志發文,進一步對這款重要工具進行改良。
這篇論文提到,盡管先導編輯能精準地切開DNA,但我們對影響編輯效率的細胞因素還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基于CRISPR干擾(CRISPRi)的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篩選,發現DNA的錯配修復會影響到先導編輯,產生預期外的插入/刪除突變。
為此,研究人員們開發了更先進的先導編輯系統,能瞬時表達抑制DNA錯配修復的蛋白,以提高編輯效率。分析表明,與早期的先導編輯系統相比,新系統的編輯效率要高出2.0到7.7倍。
▲本研究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而通過優化先導編輯所需的蛋白,他們還能進一步在海拉細胞系中提高先導編輯的效率,幅度達到2.8倍。
注:原文有刪減
參考資料:
[1] Jiang, T., Zhang, XO., Weng, Z. et al. Deletion and replacement of long genomic sequences using prime editing. Nat Biotechnol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1026-y
[2] Choi, J., Chen, W., Suiter, C.C. et al. Precise genomic deletions using paired prime editing. Nat Biotechnol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1025-z
[3] Peter J. Chen et al., (2021), Enhanced prime editing systems by manipulating cellular determinants of editing outcomes, Cell,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9.018
[4] New CRISPR tools could fix diseases caused by large DNA rearrangements, scientists report, Retrieved October 14, 2021, from https://www.statnews.com/2021/10/14/new-crispr-tools-could-fix-diseases-caused-by-large-dna-rearrangements-scientists-report/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