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1-10-11 瀏覽次數:1035
文丨haon
被稱為醫藥行業的“投資公司”,熱衷于“買買買”的復星醫藥,今年卻因為“賣賣賣”的動作一再成為關注焦點,而在熱鬧背后,復星醫藥今年在診斷業務的動作卻少了些關注。
01 復星醫藥的“賣賣賣”步伐
2021年10月7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擬約15.96億元的對價向買方轉讓所持有的亞能生物29.02%的股權,以及向買方與亞能生物共同指定的主體轉讓所持有的金石醫檢所100%的股權;亞能生物將由控股子公司轉為聯營公司。
此次出售子公司是復星醫藥2021年至今的第四起動作。
2021年4月26日,為聚焦主業,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禪城醫院及復星醫療擬向豫園股份轉讓所持有的佛山禪曦合計100%的股權,轉讓總價達到5.5億元;
2021年5月31日,為滿足區域性醫療服務需求、探索醫療康養的新模式,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健康擬5.53億元出售臺州浙東醫養投資(其主要資產為在建的臺州浙東醫院)75%的股權;
2021年8月23日,復星醫藥擬向天津金耀轉讓所持有的天津藥業合計25.0011%的股權,轉讓價款總額為人民幣14.32億元,并分三期付款和交割。
照此統計,上述四起交易全部完成后,復星醫藥將回籠資金41.32億元。
02 復星醫藥為何要“瘦身”?
對于出售子公司的原因,復星醫藥表示主要是為了優化資產或聚焦主業,出售股權款項將用于補充運營資金及歸還帶息債務。
(一)從財務狀況來看,復星醫藥近年來債務以及商譽確實居高不下:
財報顯示:2018—2020年,復星醫藥負債總額分別達到369.58億元、369.15億元、377.02億元,同比上升14.67%、-0.12%、2.13%。2021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的短期借貸達到76.14億元,長期借貸達到66.74億元,資產負債比達到46.77%。
在債務居高不下的同時,復星醫藥多年來商譽也在不斷走高。
復星醫藥商譽大幅增加開始于2010年,也就是其提出國際化戰略,表示要加速生物制藥產業化與全球化的那段時期,此后,復星醫藥開啟了大舉海內外并購的步伐。
由于快速擴張,復星醫藥的并購“后遺癥”逐漸出現,除了前面提到的債務居高不下以外,就是商譽節節攀高。
2009年,復星醫藥的商譽僅為0.51億元;
2010年,復星醫藥商譽金額達到2.96億元;
2011年,復星醫藥的商譽就大幅攀升至15.85億元;
2020年,復星醫藥的商譽更是已經高達86.77億的巨額商譽,較2009年增長了約169倍 ,占凈資產比例高達18.8%。
商譽過高往往被投資者認為“風險較大”。
(二)從業務組成情況來看,復星醫藥的多元化投資收益,也一直被質疑是“虛胖”。
2018—2020年,復星醫藥凈利潤分別為30.20億元、37.44億元、39.40億元。
盡管利潤較為可觀,但復星醫藥的利潤組成部分卻被一直被質疑含金量不高。主要原因就在于:
1、業績較大依賴投資收益。2018—2020年,其投資凈收益分別為18.15億元、35.65億元、22.84億元,占比凈利分別為60%、95.21%、57.95%。2021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投資凈收益為11.71億元,凈利潤占比也達到42.51%。
2、研發費用資本化程度較大。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分別為5.03億元、10.27億元和14.22億元、12.08億元,資本化比例分別為32.87%、40.98%和41.05%、43.22%。
對于醫藥企業這類研發密集型公司,研發支出金額巨大,研發費用資本化是一種常見的形式,但由于資本化會增加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長期來看,研發支出資本化容易造成“利潤虛高”的現象,而資本化后,這筆費用轉入了無形資產,未來仍然要進行無形資產攤銷成本,也就是遲早還是要還的。
3、仿制藥占比較高,業務組成較多:長時間以來,復星醫藥制藥業務70%以上幾乎都來自仿制藥,而這部分業務主要由收購而來。
而復星醫藥目前的主營業務不僅涉及到制藥領域,還覆蓋到了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領域,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涵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因此,復星醫藥多年來更多的是被投資者當成了仿制藥公司和醫藥投資公司,一直以來難以得到創新藥企那般高估值的原因。
不過,近些年,復星醫藥正在加重內部孵化創新的方式,誕生了復宏漢霖、重慶復創、復星弘創和復星凱特等多家創新藥自主研發的子公司。還結合并購,通過自主研發及引進,押寶成功了多個前沿技術和產品,如mRNA、car-t、ORIN1001片、我國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首個自主研發的中歐雙批單抗藥物漢曲優®(曲妥珠單抗,歐盟商品名:Zercepac®)和公司首款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產品漢達遠®(阿達木單抗)等,創新成果逐漸顯現。
03 出售亞能,革新復星診斷,重塑診斷業務布局
在“賣賣賣”的同時,復星醫藥也不忘積極擴張新業務。
據悉,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復星醫藥(彼時還叫復星實業)剛起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軍體外診斷領域,此后隨著復星醫藥的上市擴張,診斷業務成為其旗下的一個事業部。
而后,復星醫藥受讓1989年成立的老牌企業“長征醫學”,長征醫學主要以化學分析試劑、酶聯免疫分析試劑、免疫透射比濁分析試劑、血氣和電解質分析儀配套試劑等產品。
納入“長征醫學”后,“復興長征”誕生,成為復星醫藥診斷事業部的主體企業,并成為復星在IVD領域對外投資的平臺。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IVD診斷行業受到追捧,迎來高光發展。復星醫藥重新審視了“復星長征”的戰略品牌定位,并加大加速了在體外診斷業務方面的動作。
2021年5月,在新一輪品牌戰略的調整下,“復星長征”正式更名為“復星診斷”,新公司名字直接點明“診斷業務”,大有戰略堅決的意思。而后復星醫藥將旗下所有的全資診斷子公司整合進了新的復星診斷。
更名不久后,復星診斷的大動作開啟。
2021年8月,復星醫藥公告:復星診斷將以1.02億受讓蘇州百道持有的目標公司注冊資本及投資8000萬對目標公司進行增資。
據了解,蘇州百道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病理免疫組化和腫瘤伴隨診斷檢測為特色和重點布局方向。
復星醫藥表示,本次投資有利于進一步豐富診斷業務的產品管線,與現有管線形成互補和協同,從而完善診斷業務的整體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復星醫藥大力推進“復星診斷”業務的同時,本文開頭提到,2021年10月7日,復星醫藥宣布擬以人民幣15.961億元的對價轉讓亞能生物 29.02%的股權、以及金石醫檢所 100%的股權。
其中——
亞能生物: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檢測儀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依靠自主創新,現已形成實用型基因芯片診斷技術平臺,其產品線覆蓋 HPV、以地中海貧血癥為代表的遺傳疾病等領域。
金石醫檢所:一家以提供檢驗服務為核心業務的第叁方醫學檢測服務機構, 其主要業務包括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標本外送檢測服務以及開展醫學檢驗實驗室共建。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復星醫藥出售股權,主要是由于曾經作為分子診斷龍頭企業之一的亞能生物錯過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機會,直線掉隊。
而復星醫藥則表示這次交易所獲款項擬主要用于其自身診斷板塊后續新賽道布局、產品研發、基地建設及市場投入等。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