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1-02-10 瀏覽次數:378
當前正是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如何順利度過求職心理迷茫期,直面初次就業這一人生新挑戰?南方人才市場專家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根據對近年廣州地區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研究,總結以下八種常見的求職心理“亞健康”要不得。
“亞健康”之1:片面求穩心理
受傳統文化影響,較多的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傾向于從職業的穩定性出發,選擇那些所謂的大單位。例如許多干部、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往往選擇高校、科研單位,認為這些地方雖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穩定。這無形中束縛了畢業生自己的發展。
“亞健康”之2:功利至上心理
學生擇業時,考慮收入因素是人之常情。但一些畢業生在就業時,過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對未來的發展考慮得不多,這也是一種心理誤區。特別是,在職業是否專業對口、是否適合自己個性等方面,很多人只以收入作為取舍,甚至拋開自己多年所學專業,只把求學作為“找份好工”的跳板。懷著這種心理,未必真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亞健康”之3:消極認命心理
雖然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逐步見成效,但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總體仍較為嚴峻,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仍屬不易。一些大學生由此也抱著一種消極認命的心理,認為“大學生太多”、“大學生不值錢了”,簡單地理解“先就業再擇業”,委屈以求,找到工作就心滿意足,這種心態將嚴重影響其未來的發展,要不得。
“亞健康”之4:依賴心理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流傳很廣的俗語確在左右著不少大學生的擇業心理。很多大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就是由家長或中學老師做的主,臨近畢業時,有些畢業生又把就業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特別是家人的身上,這種心理使部分畢業生帶有明顯的擇業回避責任傾向,總想靠學校提供信息,靠老師出主意,靠家長拉關系找到工作,從而放松了自己的主觀努力。
“亞健康”之5:從眾心理
一些大學生在求職現場尋找熱門職業,看到別人報考或求職某類企業,就紛紛涌向那些職業,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客觀現實。比如,大城市、大企業、公務員等,都是大學生求職最熱門的領域,大家從眾、“打破頭”。實際上,二三線城市、中小企業等,現在正是求才若渴,它們給大學生的機遇、空間可能更大。
“亞健康”之6:自卑心理
自卑感產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環境的、家庭的或社會的等等,但主要還是主觀因素造成的,性格內向的同學多見。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受到暫時性挫折或求職屢次受挫后,往往產生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特別是看到目前不少同學已經落實了工作單位,有些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自卑心理就會比較突出,并隨之產生精神不振、沮喪、失望等心理現象。
“亞健康”之7:自負心理
與自卑心理相反,又有部分同學由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過于高估自己的實力,對就業和擇業太理想化,職業趨向和期望值太高,對用人單位橫挑鼻子豎挑眼,與社會現實相脫離。這種過高的自我肯定,固執己見,好高騖遠,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往往可能會讓其錯失不錯的就業機會。
“亞健康”之8:患得患失心理
今年就業形勢總體好轉,大學生選擇的機會增加,由此而來會讓一些條件好的同學“挑花眼”。職業的選擇往往也是對機遇的一種把握,錯過機遇,你將會與成功失之交臂。當斷不斷、患得患失,這山望著那山高,這也是導致許多畢業生陷入擇業誤區的一種心理障礙。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