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5-10 瀏覽次數:312
一、學校簡介
常熟理工學院(http://www.cslg.cn/)是一所江蘇省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的全國第一家試點高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設試點高校、江蘇省首所省市共建試點高校,至今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0萬多名各類人才。學?,F設有12個二級學院和1個民辦二級學院,53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歷史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九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14個省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200多人,聯合培養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擁有3個省級重點建設一級學科、1個省優秀學科梯隊,建有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中心1個,共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個。從2006年至今,學校教師先后所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863”專題計劃、國家公益專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省農業高新技術、省重大成果轉化專項等各級各類項目有800多項,其中承擔國家級項目105項。同時還承擔了220多項橫向課題,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96項,發明專利85項。
學校坐落于人文薈萃、山明水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蘇州常熟。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擁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沙家浜風景區和虞山尚湖風景區。常熟歷史人文薈萃,俊才輩出,有“兩代帝師”翁同龢、虞山琴派創始人嚴天池、吳文化始祖仲雍、明末清初八大才女柳如是、畫圣王翚、清初文壇領袖錢謙益等一批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新中國成立以來,產生了2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全國縣級市中位居榜首。常熟是中國大陸經濟最強縣級市之一,2014年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三,位于中國縣域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會展和航運中心的前列。中國“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成員。常熟還是中國國家級生態市之一,生態建設事業發展良好。常熟市區直線距離蘇南碩放國際機場32公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76公里、蘇州北高鐵站20公里。學校位于昆承湖風景區,坐車30分鐘到蘇州,40分鐘到無錫,1小時到上海。
常熟理工學院2017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為更好地選拔優秀適崗人才,充實常熟理工學院工作人員隊伍,優化人員結構,江蘇省教育廳所屬事業單位常熟理工學院(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現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報考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團結同志,廉潔奉公。
3、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4、年齡要求: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年齡在30周歲以下(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齡一般在40周歲以下,即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副教授職稱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即197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具備報考崗位要求的資格條件,詳見《常熟理工學院2017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表》。
二級教學單位 | 序號 | 一級學科 | 研究方向 | 學歷學位 | 職稱 | 服務專業 | 崗位類別 | 備注 |
人文學院 | 1 | 中國語言文學 | 秘書學 | 博士研究生 | 秘書學(新)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中國語言文學 |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 博士研究生 | 秘書學(新)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中國語言文學 |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漢語言文學 | 專業負責人 | ||
4 | 中國語言文學 | 古代文學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漢語言文學 | 學科帶頭人人 | ||
5 | 音樂與舞蹈學 | 鋼琴 | 碩士研究生 | 副高 | 音樂學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博士研究生 | |
6 | 教育學 | 學前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學前教育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7 | 教育學 | 小學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小學教育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8 | 教育學 | 學前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學前教育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或正高職稱 | ||
9 | 教育學 | 教育學原理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小學教育、學前教育 | 學科帶頭人 | ||
外國語學院 | 1 | 外國語言文學 | 日語文學 | 博士研究生 | 日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外國語言文學 | 德語語言學 | 副高 | 德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外國語言文學 | 英語語言文學、商務英語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英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4 | 外國語言文學 | 朝鮮語語言學 | 博士研究生 | 朝鮮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外國語言文學 | 日語語言學 | 博士研究生 | 日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6 | 外國語言文學 | 德語語言學 | 博士研究生 | 德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外國語言文學 | 商務英語 | 博士研究生 | 英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8 | 外國語言文學 | 日語語言學 | 副高 | 日語 | 教學科研崗位 | |||
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 | 1 | 設計學 | 服裝藝術設計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2 | 設計學 | 室內設計或景觀規劃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環境設計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3 | 設計學 | 平面設計或數字媒體設計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視覺傳達設計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4 | 設計學 |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產品設計(新增)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5 | 設計學 |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副高 | 產品設計(新增)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國外知名高校留學經歷 | |
6 | 設計學 | 服裝設計理論與服飾文化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0 | 設計學 | 室內設計或景觀規劃 | 博士研究生 | 環境設計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1 | 設計學 | 平面設計或數字媒體設計 | 博士研究生 | 視覺傳達設計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2 | 設計學 |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 | 博士研究生 | 產品設計(新增)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3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功能性纖維及及其制品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特殊高層次人才 | |
14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功能性纖維及及其制品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15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服裝人體工效學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16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服裝感性工學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17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針織服裝設計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8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服裝生產管理、服裝先進制造與工藝技術(智能制造) | 博士研究生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 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農產品加工與貯藏 | 博士研究生 |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生物工程 | 生物藥物分析與檢測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生物工程 | 合成生物學方向(工業微生物分子育種遺傳改造)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 | 教學科研崗位 | |||
4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與基因表達調控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生物工程 | 生物遺傳育種(藻類)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 | 學科帶頭人 | 特殊高層次人才 | |
6 | 生物工程 | 生物藥理及藥物制劑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制藥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生物工程 | 新藥及藥物分子設計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制藥 | 教學科研崗位 | |||
8 | 生物工程 | GMP生物制藥工廠設計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制藥 | 教學科研崗位 | |||
9 | 生物工程 | 生物信息學方向、系統生物學 | 博士研究生 | 生物制藥、生物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1 | 軟件工程 | 軟件測試 | 博士研究生 | 軟件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軟件工程 | 軟件開發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軟件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體系結構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學科帶頭人 |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網絡協議 | 博士研究生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移動計算 | 博士研究生 | 物聯網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機器學習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信息安全 | 博士研究生 | 網絡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1 | 物理學 | 新材料設計與物性計算 | 博士研究生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或物理學(師范)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物理學 | 納米電子器件 | 博士研究生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或物理學(師范)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智能傳感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信息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4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力電子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力設計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副高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6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納米電子學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路與系統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信息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8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信息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10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路與系統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電子信息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11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半導體材料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12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微電子學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13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磁場理論(偏天線設計) | 博士研究生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教學科研崗位 | |||
14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儲能材料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1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薄膜材料 | 博士研究生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1 | 數學 | 基礎數學、應用數學、概率統計、運籌與控制 | 博士研究生 | 數學與應用數學;公共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教授 | |
2 | 統計學 | 經濟統計 | 博士研究生 | 經濟統計學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或教授 | ||
3 | 應用經濟學 | 與金融、經濟相關 | 碩士研究生 | 副高 | 金融工程(新專業)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博士研究生或教授 |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或教授 | ||
5 | 理論經濟學 | 與金融、經濟相關 | 博士研究生 | 金融工程(新專業)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或教授 |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1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高分子材料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金屬材料 | 教授 | 金屬材料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
3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金屬材料 | 博士研究生 | 金屬材料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4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無機功能材料 | 博士研究生 | 功能材料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安全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安全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6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安全工程 | 教授 | 安全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
7 | 化學 | 分析化學 | 博士研究生 | 化學及應用化學 | 教學科研崗位 | |||
機械工程學院 | 1 | 機械工程 | 先進設計與制造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工程(設計與制造)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45歲以下教授 | |
2 | 機械工程 | 機械工程相關方向/可靠性與耐久性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教授 | ||
3 | 機械工程 | 機電系統控制理論及方法方向/電梯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工程(電梯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研究方向與電梯相關者優先 | ||
4 | 機械工程 | 機電液驅動與控制/工程機械/機器人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電子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45歲以下教授 | ||
5 | 機械工程 | 機械工程相關方向/綠色設計與制造/機電產品循環利用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機器人技術及應用、自動化裝置 | 博士研究生 | 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工業機器視覺或數字圖像處理 | 博士研究生 |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 | 博士研究生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4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現代檢測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 | 博士研究生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 博士研究生 | 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6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工業自動化技術、自動化裝置 | 博士研究生 |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智能控制、智能算法 | 博士研究生 | 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8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9 | 機械工程 | 機械結構設計及應用、機械電子工程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副高 |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10 | 電氣工程 | 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電氣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等 | 教授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學科帶頭人 | |||
11 | 電氣工程 | 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12 | 電氣工程 | 電機與驅動、運動控制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13 | 電氣工程 | 電氣傳動與控制、電網保護與控制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14 | 電氣工程 | 電能存儲和電力變換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15 | 電氣工程 | 電力電磁兼容問題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16 | 電氣工程 | 電能質量的理論及其測量、控制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教學科研崗位 | |||
17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海洋信息工程 | 教授 | 協同創新中心、測控技術與儀器 | 學科帶頭人 | 或博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8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海洋信息工程、海洋信息與控制 | 博士研究生 | 協同創新中心、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19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海洋信息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協同創新中心、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20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 | 博士研究生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學科研崗位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 | 應用經濟學 | 產業經濟學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酒店管理、經濟與金融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應用經濟學 | 金融領域 | 博士研究生 | 財務管理、金融(新)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項目者優先 | ||
3 | 應用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酒店管理(新)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留學背景優先 | |
4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土木工程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工程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項目管理、土木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6 | 公共管理 | 社會工作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公共事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公共管理 | 經濟法、行政法 | 博士研究生 | 公共事業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8 | 公共管理 | 比較行政學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公共事業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省級及以上研究項目優先 | |
9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財務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10 | 工商管理 | 財務管理或會計領域 | 教授 | 財務管理、經濟與金融 | 教學科研崗位 | |||
11 | 工商管理 | 財務管理 | 碩士研究生 | 教授 | 財務管理 | 專業負責人 | ||
12 | 工商管理 | 財務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財務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優秀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 | ||
13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財務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14 | 工商管理 | 酒店管理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酒店管理(新) | 專業負責人 | ||
15 | 工商管理 | 物流、電子商務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物流(新)、市場營銷 | 教學科研崗位 | ||
16 | 工商管理 | 物流、電子商務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教授 | 物流(新)、市場營銷 | 教學科研崗位 | ||
17 | 工商管理 | 財務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財務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18 | 工商管理 | 物流、電子商務 | 博士研究生 | 物流(新)、市場營銷 | 教學科研崗位 | |||
19 | 工商管理 | 酒店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酒店管理(新)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酒店管理相關研究成果,有留學背景優先 | |
20 | 工商管理 | 酒店、旅游企業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副高 | 酒店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留學背景優先 | |
21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博士研究生 | 財務管理、金融(新)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項目者優先 | ||
22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碩士研究生 | 副高 | 財務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23 | 工商管理 | 財務管理 | 碩士研究生 | 副高 | 財務管理 | 教學科研崗位 | ||
汽車工程學院 | 1 | 機械工程 | 汽車電子/電子信息/機械工程測試相關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車輛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具有嵌入系統開發實踐能力者優先 | |
2 | 機械工程 | 汽車設計/機械設計制造/機械電子工程/結構輕量化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車輛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或碩士研究生副高職稱;具有相關設計分析軟件工程應用能力者優先 | ||
3 | 機械工程 | 汽車設計/機械設計 | 教授 | 車輛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在汽車設計分析領域具備領軍能力,團隊優先。 | ||
4 | 機械工程 | 車輛工程/交通工程/交通運輸 | 教授 | 汽車服務工程 | 專業負責人 | |||
5 | 機械工程 | 汽車設計/機械設計/輕量化技術 | 碩士研究生 | 副高 | 車輛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有實際工作經驗者優先 | |
6 | 機械工程 | 汽車電子/嵌入系統開發/控制工程/電氣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車輛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7 | 機械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模具設計及制造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在模具制造方向具備領軍能力,團隊優先。 | |
8 | 機械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模具設計及制造 | 博士研究生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9 | 交通工程 | 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物流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汽車服務工程 | 教學科研崗位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1 |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商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企業文化 | 博士研究生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 | 教學科研崗位 | ||
2 | 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 | 法學 | 博士研究生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 | 教學科研崗位 | |||
3 | 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博士研究生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 | 教學科研崗位 | |||
4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 博士研究生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 | 教學科研崗位 | |||
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思想政治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 | 教學科研崗位 | |||
體育部 | 1 | 體育學 | 體育教學與訓練 | 博士研究生 | 全校所有本科專業 | 教學崗位 |
6、留學回國人員須提供駐外大使館出具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原件,在國外取得學歷學位的還需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原件。
7、取得祖國大陸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臺灣學生和取得祖國大陸承認學歷的其他臺灣居民應聘時按蘇人社發[2012]418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8、應屆畢業生必須在2017年7月31日前畢業并取得相應學歷、學位,留學回國人員學歷學位經教育部認證的時間期限為2017年5月30日前。
二、報名
(一)報名時間、地點、方式
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常熟理工學院2017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表》采用電子郵件報名方式。報名郵箱:rczp@cslg.cn,gu_rsc@163.com郵件名稱請按規范格式填寫:姓名 崗位名稱。
1、報名時間:2017年4月30日09:00-5月29日16:00。
2、資格初審時間:2017年5月29日09:00-6月3日16:00。
(二)報名確認
1、應聘人員提交報名信息后可在資格初審時間范圍內登陸郵箱查詢是否通過資格初審。
2、本次公開招聘不收取報名費、考試費,通過初審即報名成功。
3、未提供照片的視為報名無效。
(三)報名注意事項
1、應聘人員按崗位要求,如實填寫有關信息,并在報名表(電子材料)右上角粘貼本人近期免冠正面二寸證件照(電子材料),jpg格式。招聘單位根據應聘人員提供的信息進行審核。應聘人員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即取消應聘資格。
應聘人員報名時須通過附件上傳相關材料的掃描件:學歷學位證書(本科、研究生階段)、身份證,應屆畢業生須上傳成績單(蓋章)。其中,2號招聘崗位還須提供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專項技能二級水平以上證明材料等。
2、招聘崗位1-3考試比例為1:2,如未達到開考比例,將核減或取消該招聘崗位。招聘崗位4不設開考比例,如有滿足條件人員應聘,即可組織考核。
3、應聘人員只能從崗位表選擇一個崗位報名。資格初審通過后,不可更改報名信息。未通過資格初審的應聘人員,在報名期內,可以改報符合資格條件的其他崗位。應聘人員要使用在有效期內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進行報名,報名與考場使用的身份證必須一致。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應聘:
①現役軍人、普通高校在讀非應屆畢業生;
②尚未解除紀律處分或者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刑事處罰期限未滿或者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調查的人員;
③事業單位負責人員的秘書或者人事、財務、審計、紀檢崗位招聘人員,應聘人員與事業單位負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或者近姻親關系的,以及應聘人員與現有在崗人員存在上述關系,到崗后又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
④國家和省另有規定不得應聘到事業單位有關崗位的人員。
三、考核方式、時間和實施辦法
(一)、考核安排
(1)考核的時間和地點以電話或郵件方式通知通過資格審查的應聘人員,應聘人員應按學院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參加考核,否則按棄考處理。
(2)考核之前,參加考核人員須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和復印件1份,由學院人事處和相關部門對應聘人員的資格條件進行復審:
①學歷學位證書(本科、研究生階段),身份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等。
②國內應屆畢業生提供所在院校出具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推薦表》;留學回國人員提供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
③2號招聘崗位還須提供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專項技能二級水平以上證明材料。
④本人真實的教學與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及獎勵情況、主要論文論著的列表(注明期刊名稱,年、期和起止頁碼)及能體現個人科研水平的科研成果(原件)2篇。
(3)本次招考工作(自報名截止之日起至公示擬聘用人選名單)計劃在45個工作日內完成。
(二)考核方式:試講(含專業技能測試)和面試。
1、試講內容為招聘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
2、試講總分為100分,合格線為60分,低于60分不進入面試。在試講合格者中,根據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所有招聘崗位按擬聘用人數的1:2比例范圍內確定參加面試人員。試講成績當場公布,進入面試人員名單將在常熟理工學院人才招聘網站(http//zp.cslg.cn)進行公布。
3、面試按照常熟理工學院制定的面試辦法執行。面試辦法現場告之應聘人員。面試成績60分為合格(滿分100分),面試成績由主評委當場通知應聘人員。
4、最終成績=筆試成績×40% 面試成績×60%。
四、聘用
考試結束后,根據總成績計算方法確定應聘人員的總成績,在各單項考試(測試)合格人員中,按招聘崗位擬招聘人數1:1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確定參加體檢人員。體檢標準參照《國家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執行。因體檢不合格等原因出現招聘崗位空缺時,按最終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人員參加體檢。
對體檢合格人員由用人單位組織考核,并根據考核和體檢結果,確定擬聘用人員名單。擬聘用人員名單將在常熟理工學院人才招聘網站上公示7個工作日。公示內容包括崗位編號、招聘單位、崗位名稱、擬聘用人員姓名、現工作或學習單位、招聘考試的各項成績、總成績、排名等。
對公示無異議人員,常熟理工學院為其辦理有關聘用手續,并與其簽訂聘用合同。簽訂聘用合同后不再進行遞補。
五、招聘政策咨詢
常熟理工學院人事處負責回答此次招聘政策咨詢。
咨詢電話:0512-52251166、0512-52251271
聯系人:黃老師、顧老師、孟老師
六、招聘工作監督
常熟理工學院紀委辦公室對此次招聘工作進行紀律監督。
電話:0512-52251120
聯系人:劉老師
常熟理工學院
《東吳學術》是由江蘇省教育廳所屬事業單位常熟理工學院(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類大型學術雜志,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2017-2018)擴展版來源期刊。由于事業發展需要,《東吳學術》雜志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編輯1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報考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團結同志,廉潔奉公。
3、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服務意識;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強。
4、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5、年齡要求:博士研究生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即198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副教授職稱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即197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編輯系列專業技術職務或相關工作經歷的博士研究生,年齡可放寬至38周歲以下,即197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6、具備報考崗位要求的資格條件,詳見《江蘇省常熟理工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表》(附件一)。應屆畢業生必須在2017年7月31日前畢業并取得相應學位。
7、留學回國人員須提供駐外大使館出具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原件,在國外取得學歷學位的還需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原件。
8、取得祖國大陸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臺灣學生和取得祖國大陸承認學歷的其他臺灣居民應聘時按蘇人社發[2012]418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報名
(一)報名時間、地點、方式
報名時須如實填寫《江蘇省常熟理工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表》(附件二),采用電子郵件報名方式。報名郵箱:rczp@cslg.cn,gu_rsc@163.com郵件名稱請按規范格式填寫:姓名 崗位名稱。報名、資格初審均同步進行。
1、報名時間:2017年4月29日09:00-5月25日16:00。
2、資格初審時間:2017年5月25日09:00-5月30日16:00。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