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1-01-27 瀏覽次數:309
在我看來,大學培養人才不同于工廠加工產品。相關部門不能完全以就業率來評估大學辦學水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反映出就業市場結構失衡的矛盾。正如有教育專家所言,“現在不是大學生太多,而是我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存在嚴重的失衡。由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梯級轉移的滯后,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就業情況不理想,并非都是專業設置不合理的錯,還與產業結構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質量下降有關。就業供求關系是一個動態概念,社會產業結構有一個不斷調整、完善的過程。今年就業不理想的專業,并不意味著三年以后、四年以后仍然“滯銷”。同理,暫時就業率較高的專業并不意味著來年風景依舊獨好。
盡管我不敢說90.7%的就業率全是“一票否決”逼出來的,但是學生“被就業”的現實值得思考。人社部照本宣科,依據高校上報的數據對外公布就業率,或許只是例行公事。但是人社部不能忽視“被就業”的現實,更不能躺在就業浮云里沾沾自喜。
對此,不僅人社部要完善就業率統計機制,教育部也應完善高校辦學評估機制。同時加強社會監督,剎住就業造假歪風,為廣大畢業生營造真實、公正的就業環境。別讓不接地氣的就業率喪失公信力,成為公眾眼中神馬都不是的浮云。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201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逆勢飄紅,較上一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達到90.7%的高位。如此就業成績單不可輕看。應該說,人社部、教育部等部委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比如,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著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離校后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強化對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援助;繼續推進“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新增就業崗位,等等。按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不出三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也不是奇跡。
但是,網友對此普遍用腳投票,還有網友戲言:“就業率”應該改稱“失業率”。網友的話或許有點調侃的意味,但是事實告訴我們:不少學生是“被就業”的。90.7%的就業率或許只是飄忽在空中不接地氣的浮云。
不客氣地說,就業率造假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就業本身就不是一個十分清晰的概念。不僅到機關企事業單位上班叫就業,考研、開店都叫就業。還有學生為了積累工作經驗,被迫“零工資”就業。更有不少學校挾畢業證發放大權以令就業率,一手交就業協議書,一手發畢業證、學位證。或者干脆報告學生自主創業。總之,只要沒領失業救濟金,沒有不統計到就業率的。
比如,湖北省孝感學院去年宣稱,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部分院系接近100%,而受訪學生稱,很多人沒有就業。學校要扣發畢業證和學位證,他們只好想方設法找單位蓋章了事。該事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以后,盡管該校表示將對實際就業率進行核查,給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但是后來不了了之。
就業率造假損害了畢業生的利益,破壞了學校的形象,從長遠來看,更是干擾正常的招生就業秩序、誤導國家招生就業政策。但是當下的現實語境下,讓高校不在就業率上動腦筋,還真有些勉為其難。因為教育部一方面宣布對高校就業率造假“一票否決”,另一方面又加大高校評估中的就業率權重,就業率低的專業面臨少招、停招的風險。而且對外宣傳就業率下降,學校的聲譽也會受到影響,造成招生困難。這顯然不是學校希望看到的。《江淮晨報》就報道說,安徽省規定難就業專業將被砍掉。就業率造假將被否決,就業率低就停招,這讓就業不理想的學校如何是好?生存重壓下,學校在就業率造假之路上越走越遠,就業率成為數字游戲并不奇怪。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